禪林寶訓-道德叢林規矩.JPG

009有德與否?是叢林、規矩的重點。

寶訓原文

圓通訥曰:

昔百丈大智禪師,建叢林、立規矩,欲救像季不正之弊。曾不知,像季學者,盜規矩以破百丈之叢林。

上古之世,雖巢居穴處,人人自律;大智之後,雖高堂廣廈,人人自廢。

故曰:安危,德也;興亡,數也。

苟德可將,何必叢林?苟數可憑,曷用規矩?

 

祖師訓示大意:耕叟筆記

唐朝百丈懷海大智禪師建立叢林規矩,對於修道之人來說,可以說是非常重要,今畫了一個圖表供各位參考。然而其中深意,分以下三點來談談:

1、叢林興亡,在於規矩:

百丈大智禪師的苦心,不論所救、所立,或是若盜、若破,重點都在於「規矩」。規矩能立則叢林興,若盜規矩即破叢林。

2、重點在人之道業:

試問,為何建叢林?即是為了安僧辦道,所以重點在人。然而道人是否能安?在於有德與否,所以說「安危德也」。不過從唐朝至宋朝間的歷史來看,叢林豈能免於興衰更迭,所以說「興亡數也」。把這段話仔細咀嚼,既知叢林是為了成人之道業,故在叢林興亡、法運更迭之際,其中仍要保住是什麼呢?那就是修道人的道業。

3、道德、叢林與規矩,三者都很重要:

獨學不易涵養修德,實需叢林之陶冶,所以說「苟德可將(持守德行),何必叢林?」。但是叢林興亡仍待眾緣和合,若叢林是否興亡的關鍵其實繫於「規矩之建立」,所以說「苟數可憑,何用規矩?」意即,應護持道場使道人有修行的園地,應立規矩以救叢林。然而不可只依賴叢林道場,因為因緣自有生滅。在因緣不能具足時,應守規矩以護修德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耕叟筆記
    全站熱搜

    明倫講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